[读《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体悟]徐州市火花学校 刘志惠,暑假期间,正好有整片的时间、相对平静的心情读读教育科学方法的理论书籍,以便更好的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对提高自己的业务实际水平和教学案例、教育...+阅读
一般说来教育科研工作要经过以下这些步骤:
(一)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从选题开始。这时的选题还是初步的,允许以后会有一定的变动。虽然如此,但这初步的选题究竟还是对这次科研工作规定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围,因此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 在教育研究的选题上首先要处理好我国教育科研方向与个人兴趣的关系。 一定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要偏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大方向,要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当然,研究者总喜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研工作不排斥而且十分需要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因为有了这样的兴趣就可使研究者怀着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研究工作之中。 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决不能为兴趣而兴趣,我们的科研兴趣应该在教育科研大方向的指引下培养并发展起来。为了兴趣而偏离了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那是十分错误的。 现阶段教育科学研究应以研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 显然,不管是理论问题还是现实问题,都不应离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这个大的教育实践。我们应该从这个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来选题,而不应该从一些文献的夹缝中去选择那些脱离实际的冷题。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此就要在平日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多动脑筋,考虑一些教育问题。 一个教师应该在他的头脑中经常装着有关他的工作或业务的许多问题,那种到开始搞科研时才临时去抓问题的人说明他科研素养不高,对问题的考虑也往往是肤浅的。 我国的教育科研工作从中央到各地都有一定的规划。这些规划就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集合有关方面的意见而制定出来的,研究者最好从中选题,或者围绕着这些规划来选题。 这样可以把我国有限的教育科研人力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工作,而不致使人力分散,劳而寡效。当然,由于种种具体原因,也许不一定能把个人的研究纳入规划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以自由选题,但仍须注意不要偏高教育科研的大方向。 选题时还要审度自己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指能给研究工作提供的设备、经费、时间、研究对象及资料等。主观条件指可以投入研究工作的人力及研究者的水平与能力等,要根据这些条件,结合问题的大小与难度,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一般说来,初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选择那些范围较窄而且比较具体的课题。 至于大的研究课题则须由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去研究或者去组织有关人员合力攻关。
(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 选题以后就要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里主要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哪些是遗留下来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他们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只有在对以上诸问题弄清楚之后,我们才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因为只有在前人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继续前进。科研工作贵在创新,如不了解前人已有的成就就贸然从事,势必重复别人的老路,其结果除造成浪费外是不会给科学宝库里增添什么新东西的。要知道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并不是从零开始。对于前人已有的宝贵科研成果一定要尊重,要利用。 某人某项科研成果之所以能有一定的高度,是因为他这项科研工作一开始就是站在前面巨人的肩上的。因之查阅资料这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当然查阅文献要有方法,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要先查索引,看文摘,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情报及动态之类的东西,然后按图索骥从中再查找与自己研究有关的重要资料,耐心细读,并于读后做出摘要或记录,直到全部掌握这方面有关的重要资料,不能再发现新的内容为止。 除查阅文献外,还应通过调查、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要对于此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一方面查阅文献,一方面实地了解,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就可据以确定这项研究的题目与范围,并进而制订科学研究的工作计划了。
(三)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一个研究人员在选题时对于究竟如何进行研究想得不够具体,还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工作计划来,但是到前两个步骤已进行之后,就有较充分的根据去制订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应该马上去这样做,以便能及时地开展这一研究工作。 在研究工作计划中应明确规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等。在这个计划之下,对于某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还可制订更详细的具体工作计划。 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后,也许会发现原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原定计划进行某些调整。 我们一方面要尽量尊重原订计划,使研究工作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但也不能完全受原计划的限制,主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去进行工作,把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搜集并整理资料、 这里所说的资料不是指在查阅文献时所获取的资料,而是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重新搜集来的资料。 这样所搜集到的...
谁知道如何选择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首先要把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是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也是研究管理的基本单元。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的实质就是去发现值得研究并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选择是否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问题切入的角度是否恰当与巧妙,都会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所以,重视课题的选择这对于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下面就课题选择的意义、优秀课题的特点、课题的主要来源、选题的过程与方法、课题内容的表述等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 课题选择的意义
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能否善于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研究价值大小,决定研究的成功与否。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正因为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们,如爱因斯坦、英国的贝尔纳等,都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英费尔德合著:《物理学的进化》,第66页)
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教育现象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作为研究的对象。在人力、物力和时间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规律性问题,抓住教育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来研究,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研究的效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掌握全局动态,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重点与一般,学习与独创的关系,从而正确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3、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研究课题的确定,意味着研究者要善于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中,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问题,它是科研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胆识的综合反映。
二、选题遵循的原则
1、需求性。需求性,就是指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求来确定课题。注重研究教育发展、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和实际问题,努力使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服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服务,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实践服务,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功能与先导作用。这种需求性是我们选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2、科学性。科学性是指选题必须有理论根据、符合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3、创造性。选题必须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这既是教育科研的动力 原则,也是教育科研的价值原则,否则教育科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可行性。可行性是指选题必须注意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能性,必须考虑主观的和客观的研究条件。
三、优秀课题的特点
1、问题必须有价值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向: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教育研究的实际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哪一种,都要选择那些最有意义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韩非子在《喻老》篇中指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是说,要从小处着手。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广泛深入地查阅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楚要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
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四赵丽霞
四、设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
(一)问题提出1.问题提出的任务“问题提出”部分,主要回答清楚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一个课题来研究。因此,问题提出的基本任务:⑴ 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明确地指出当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要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入手,不能空穴来风,凭空捏造的。
(2)交代研究现状,即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其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论证自己研究的起点和新意。这是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课题的研究背景。通过了解研究现状,可以避免教师在此方面进行重复性,低水平的研究。如果“问题提出”部分能够表述深刻、有针对性,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课题研究本身得以立项的重要原因之一。2.问题提出的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通过文献查阅,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创新之处,从而突出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3.问题提出的误区当前在“问题提出”部分的误区:
(1)在问题提出部分,没有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在问题提出部分,没有研究现状的阐述,只有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3)将“问题提出”笼统地简化为“三个需要”,缺乏个性。如一些学校的课题实施方案中,在“问题提出”中,直接阐述开展此项课题研究“一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这样写很有逻辑与条理,从教育形势的发展,到学校的持续发展,最终落实到学生自身的发展上。粗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加以审视,就觉得这样笼统地从“教育形势发展”“学校持续发展”“学生自身发展”行文,是欠妥当的。因为任何教育课题研究的提出,似乎都可以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提出”,自然是笼统模糊、缺乏个性的,自然也就难以激发研究的兴趣,当然,也很难吸引课题评审专家的“眼球”,要想获得比较高级别的研究项目立项就比较困难了。
中小学教师怎样搞教科研
展开全部中小学教师怎样搞教科研?
(一)走出教科研的误区1.经验总结型研究。不少教师的研究仅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和提升,可以说这种教科研尚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2.急功近利型研究。一些中小学校为了外在的名声和争夺生源,一些教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和评奖晋级或纯粹的沽名钓誉,着眼于论文的发表,极力寻求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帮助和支持。这种教科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并不大。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不是注重实际研究,而是愿意支付大量的费用用以获得某些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实验学校”授牌;有的教师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千方百计地托人情、拉关系发表文章。3.形式主义的研究。某些中小学校或教师的研究课题往往追求它的“级别”,动辄就是国家级课题,其实可以说是花钱买来的子课题,甚至还不是真正国家级的课题。他们不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 这种不从学校实际出发,不以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着眼点而确立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难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二)要丰富思想、开阔视野。“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的人”(法国细菌学家尼科尔)。“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讲,问题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就教师个体看,认识社会,观察问题有时我们要用肉眼,有时要用显微镜,恐怕更多的时候要登高望远,也就是,这样观察问题、研究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深入本质,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更全面、更深刻、更辨证。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提出,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教育的人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比后者思想、视野更开阔。有不少专家认为,一流的教师就是有自己思想的教师。我们中小学的一些学科带头人勤勤恳恳,成果累累,但他的学术境界,研究水平与名师、大师还相差很远,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视野不开阔,自己没有思想。只有有思想、视野、有智慧的人,他才能从一块石头中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中发现灵魂。因此搞教科研应要跳出教育教学看教育教学,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想。学习些什么呢?主要是现代教育理论。 从学校角度看,要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学校,使教科研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文化。
(三)要讲究方法1.质疑法。指对已有的结论、常规、习惯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出否定或部分否定的判断。怀疑常常与发问相伴随。小疑则小问。大疑则大问。但怀疑不是胡乱猜疑,必须有理有据,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如在我国《教育学》著作中,通常无条件地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品德发展过程中,家庭背景、社会风气的作用很大,有时学校教育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常出现“5+2=0甚至小于0”的现象,学校教育远未起到所谓的“主导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对“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提出一系列疑问?第一,学校教育究竟能否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二,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第三,是在一切方面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些方面起主导作用?第四,是在人的发展任何阶段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等等。2.易向法。即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某一个问题。人们往往会有心理定势或习惯定势。比如说,人的思维定势,称物体的重量只能用秤,一碰到大象,一般的秤就称不了,而曹冲就善于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终于解决了问题。关于品德教育,一般都强调“从娃娃抓起”,但有的老师变换角度认为,品德教育“应从大人抓起”。理由是:如果大人“东倒西歪”你有怎么指望他不对小孩产生负面影响,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3.类比法(迁移法)。即将教育现象与其他领域的现象类比,着眼于找出彼此的相同、相似之处,然后借用其他领域的相关科学理论,迁移到教育中来,找出教育领域自身的课题来。类比的例子很多,仿生学就是类比法的很好运用。如来特兄弟从鸟的类比发明了飞机。就教育方面而言也很多,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作类比,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教育是模仿自然的艺术,所以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有人把教育看作有机体,移植病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病理学”的研究,《教学病理学》、《教学诊断学》应引而生。有人把教师教育看作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移植法理学原理,开展“案例教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之,教育科研发现课题的方法很多,这里例举三种,只能是挂一漏万,远不能涵盖全部,而且“方法”这东西,实在有些微妙,常常“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它更多的靠我们在研究实践中自己摸索、体会。做得多了,慢慢地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四)如何选题1.选题:新颖性、科学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即标新立异,自圆其说
(1)新颖性就要求把握教科研信息。
(2)科学性要求...
以下为关联文档:
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一般过程一般地说,儿童的道德认识都比较贫乏,要靠教师、家长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道德认识的教育。一个人知道了那些行为是好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应该怎样去做,懂得了那些行为是不...
简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一、确定理论研究课题 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确定选题,即明确理论研究要研究什么问题。 二、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 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是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极重要的一环。三、确...
如何认识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
心理过程的规律及其一般特征个人觉得是因为人有一种先天认识倾向,寻找差异与同一,以此为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这是认识论中一个粗浅的看法,或许和你问的有些相近。休谟把因果联系的产生归结于人的一种心理习...
一般女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发育过程如何大家都知道,人进如青春期第二性征才开始体现。女孩一般会比男孩早一些。欧洲人发育比亚洲人要早要快,女生,一般正常条件下,十岁之后就开始有发誉征兆了,十到十一岁时,女生身高体重...
二教学过程和一般认识过程的异同是什么教学过程和一般认识过程的异同是什么? 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1.信息获取的能力,更别谈自主性学习。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课程整合”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
怎样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其一,学生是教师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不能颠倒两者的位置。 其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管理教育对象,自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