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自由成长]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答: 一、注重情感建立,保持学生主体性是参与的前提。 1、营造民主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2、树立榜样力量,科学激励学生。 3、正确评价...+阅读
一、我们为什么要跟孔子学当老师 听了20天的专家报告,对我们这些教书的人来说,值得学习的人时间去学,也难免因为所学之人的思想、方法与自己的实际存在差异,而落得个东施效颦。既然如此,我就想从中挑一个人,长期追随,直到他成为我的“精神导师”,不仅接受他的教育思想的熏陶,而且在遇到困难,灰心丧气的时候,可以请教。
不仅在面对心灵深处的抱怨、苍白、或空荡时到他那里得到慰藉和充实,还可以在把消极的想法放进内心,或希望有朝一日“风光”加身时,得到他理解和心灵的过滤。在讨论会上,大家在对教育家有哪些特征的认识基本一致,显著地一点就是教育家有着对教育有着宗教性的痴迷。在这些为教育信仰而战的楷模中,孔子更是令人仰之弥高。
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我们有的教学条件,孔子一样也没有,孔子有的教学情结,我们也一样没有。孔子对教育的执着可以用“痴恋”形容。想想我自己开始教书时,最大的理想是“给我一个班,我要种出太阳”。但一番追求之后,只能用“想说爱你不容易”来形容自己的教书生活。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恋人们常常发现,当初对异性的爱情,到头竟是一场“错爱”。
而孔子对教学,似乎从来没说过“想说爱你不容易”。在孔子心中,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因为痴恋教学,他把社会当作讲堂,把生活当教材,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当作教学目标。无论风雨兼程,还是政治困阻,无论遭人鄙视,还是被人质疑,始终沉浸在“我愿意”这样的痴恋中。 跟孔子当老师吧,他称得上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相信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会在“爱恋”之后收获幸福。
二、孔子的为师之道
(一)学而不厌 《论语》开篇三乐 ,秘诀在“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那段话由夫子本人的三句感叹构成的。默念完这三句话,我在想,孔子的徒子徒孙为什么会把这些话放在《论语》篇首呢?难道他们都觉得,业师与他们讲自己的教学生涯心得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现在有许多老师意识到了,原来,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
学习让孔子有了安身立命的方式,给他带来了无限快乐。但更大的快乐还在后面,他学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发现自己已被誉为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了,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拜他为师,而且其中不乏父子,如颜路颜回、曾点曾参。可惜《论语》并未描写这幅让孔子欣慰的情景,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论语》来看,孔子似乎只是坐在家里学习,便能让那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他身边。
孔子也因此体会到了双重快乐。其一是他的学问、人品及人生阅历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使人甘愿拜他为师;其二孔子从此不孤单了,过去他是一个人学,虽然快乐,但难免孤单,但现在不一样,有那么多人和他一起学,而且其中不乏可以视为能与自己一起切磋学问、教学相长的“朋友”乃至“知己”。 但孔子不是没有遭遇过被人误解、排斥甚至谩骂。
相反,他在这方面的遭遇实在太多了,且不说那些诸侯、大夫,在民间,他也曾遇到过隐士的贬低,嘲讽他的“学”无济于事。孔子从这类遭遇中学到了一点,那就是不生气,更不会去和对方做无谓的战斗,而是只顾保持自己的“君子风度”,所以他才会说上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对孔子来说,快乐教学或快乐生活之道其实很简单,只要埋首“学而时习之”即可。
其中的“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乐乎”与“不愠”的教师。 那么,今天的教师以什么为第一乐事呢?现在的教师是在“学”,然而,我们常常被引向了像教育学者那样去“学”,也去作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而难以培育出更适合自己的“学”,进而将自己的更好的“学”教给学生。
说到底,中小学并未开设教育学这门课程,所以中小学教师的本职教学任务并不是将教育学教给学生,哪怕他的教育学学得再怎么像教育学家,他也无须将教育学视为“专业”,其“专业”仍是韩愈说的“传道、受业、解惑”。“传”什么“道”,“受”什么“业”,“解”什么“惑”,才是教师之“学”的核心问题。 “学”第一,“教”第二 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才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
吕叔湘、朱自清等先生在苏州中学教书时,即教自己的通过刻苦学习撰写的书,虽然他们常常谦虚地称自己是“教书匠”但他们其实是真正的“教学匠”,总是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渔”送给学生,而不是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
(二)诲人不倦 对学生的爱 尽在“授之以渔”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括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
他的学生们也曾对老师孔子教什么做过概括,《论语 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后三项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论语关于师生关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论语》中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考察。 (1)诲人不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孔子上课,经常表扬那些好学的学生。颜渊就是其中最闻名的一个。《论语·子罕》记孔子的话说:“...
读书引领我成长该如何去写读书伴我成长 在我的生活中,书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有了它们,我们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汲取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事情。 6岁以前,我读的都是一些乱七八糟...
阅读引领我们走向未来1000字作文书,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情趣的世界,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海洋的美妙;让我了解到科学技术的高超,浩瀚宇宙的奥秘。书就像一股强劲的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地去挖掘,不断地去...
一本好书引领我成长好书引领我成长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可以引人成长,从而改变你的一生。 自古以来,勤能补拙,多少才人是因为博览群书而闻名世界。书,人的良师益友。少年时...
如何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一、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 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要教育孩子,我们必须让家长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园...
论语中的成长智慧读后感有幸拜读了《论语中的大智慧》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仍然那么实用,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
论语与当今社会的冷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出自《论语.乡党》。孔子的这个表现同当今社会现实中的一些冷漠现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马厩着了火,孔子听说之后所问的是伤了人没有,而不去...
引领学生分析策略有哪些首先,运用三种学习策略夯实古诗基础知识。 1.梳理知识 以考纲规定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个考点为主线,构建逐层分解的三级子母知识网(树)。如“表达技巧”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