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本色:官样文章特点申论文章之“全”]申论文章之“全”申论文章的“全”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涵盖的面要全;二是思维要周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不能以偏概全。内容涵盖要全面,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申论试题...+阅读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也可以说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还要讲究辞章,要写得有文采。古人写文章很注意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如果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就不可能流传得久远。他还说过:“辞达而已矣。”于是,有人就认为,文章写得同能达意就行了,何必要什么文采呢。苏东坡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在《答谢民师书》一文中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院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目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他的意思是说,以辞达意并不容易。要对客观事物的奥妙“了然于心”,就像捕风捉影一样的难,如果而要“了然于目与手”,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出来,就更不容易了。所以,真要做到辞能达意,文采也就够用了。我国近代报刊政论家梁启超,曾以他许多“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名噪一时。他主张写文章要做到“耐驳”和“动听”。所谓“耐驳”就是内容要正确,别人驳不倒;“动听”就是文章要写得有文采,读者爱看,读起来人家也爱听。这些道理,都是为了使文章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写评论,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
一、平易近人,深人浅出
深人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评论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讲得正确,讲得深刻,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同时,道理还要讲得明自晓畅,通俗浅显,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一篇评论即使内容而好,如果文字艰深晦涩,或者任意搬用连作者自己也不懂的同汇,使读者莫名其妙,评论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有的古人写文章以“艰深文浅陋”见称,那是不足为训的。
评论的深人浅出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深人是浅出的前提,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并且讲得通俗易懂。这里有作者的写作态度问题,也有论述方式和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态度平等亲和
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古语说:文如其人。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如果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教训读者;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做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于1957年《在中国*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当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你参加革命的时间虽然长,讲了错话,人家还是要驳。你的架子摆得越大,人家越是不理你那一套,你的文章人家就越不爱看。他主张写文章要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
在某些情况下,用自己切身的经历现身说法,也要把自己摆在和读者平等的位置,道理可以近人。学者周谷城生前曾在《中国科技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有知识才能尊重知识》的短文,谈到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文章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
记得上海刚解放时,复旦大学理学院院长是卢于道博士,他是研究神经学的,他买了3条狗,要砌个狗房子,有的同志批评他说,你这个神经学博士也害神经病了,人的房子都没有,你还要砌狗房子!他给我反映,我当时是教务长,也没有这个知识,只好施工后来给校领导反映,领导和我一样也不懂这个狗呀、狗房子的有什么作用,也是施工后来呢?狗没了,狗房子没了,博士的工作条件和时间也没了,结果,这位博士除了他原来写的那个博士论文是很好的专著外,以后没有见到他有什么很好的成果了,现在想起来,假如当时我们略知动物买验的科学知识,给他创造条件,他这门学问可能早就发挥出来了,可见,一个,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自己也得有点知识)做领导工作的人,如果自己没有知识,往往会对人家的学问进步成为一个障碍。
周谷城当时是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员会主任,但他的文章没有摆一点领导的架子,也没有以教育者自居,而是通过自己过去的教训,用朴实的语言讲清楚一个道理。虽然没有批评什么单位或领导人,但有很强的针对性
2.语言通俗平易
评论要写得深人浅出,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这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效果,关系到能不能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读者。新闻评论要深人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语言的平易通俗,是为了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不等于内容的肤浅和低级趣味的庸俗。真正通俗的语言,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富于表现力的,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政论家邹韬奋办报,写言论,一直主张“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他在1936年办《生活日报》时曾说:本报的文字要力求大众化,要尽可能用日语文字来写论文和新闻,使一切初识字半通文的妇女们、孩子们、工友们、农夫们,都能看懂《生活日报》,才算达到了我们的目的。韬奋自己写的评论,就有这样的特点。请看他1936年6月18日发表于《生活日报》上的《工作的大小》一文。这篇评论针对人们关于工作的大小和贡献大小的各种看法进行论述。开头是这样的:
工作有没有大小的分别?就一般的观念说,工作似乎是有大小的区别)我们很容易想到大人物做大事,寻常人做小事)这种观念里面,也许会有个人的虚荣心的成分,虽则没有人肯这样坦白地承认)但是有的人想要做大事,不满意于做小事,不一定出于个人的虚荣心,也许是出于好的动机,希望由此对于社会有较大的贡献;依他看起来,大事的贡献较大,小事的贡献较小,因为要对社会有较大的贡献,所以不愿做小事,只想做大事)这个动机当然是可嘉的,我们当然希望社会上人人都有较大的贡献)于是对于能够有较大贡献于社会的人们,特别欢迎) 那么,什么事算大,什么事算小呢?他巧妙地用大将和小卒做比喻来加以说明:
我们如在军界做事,就一般人看来,也许要觉得做大将是比做小卒的事大。但是我觉得做丢尽了脸的不抵杭的大将,眼巴巴地望着民族敌人今天把我们的民族生命割一刀,明天把我们的民族生命刺一枪,而不能尽一点军人卫国的天职,做这样的不要脸的大将,买在远不如做干九路军淞沪杭战时的一个小卒)在这样的场合,一个小卒的工作对于国家民族的贡献反而大,一个大将的贡献不但是小,而且等于零!
他接着又设问:
如做了真正杭敌卫国的大将,有了较大的贡献,大将的贡献是否比小卒大呢?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军队总不能人人都做指挥官,同样也不能都是小卒。所以,在杭战卫国的大目标下,大将和小卒在与敌作战的军队里虽各有其机能,但是同有贡献于国家民族是一样的,在本质上,工作的大与小,贡献的大与小,原来就没有什么分别的。
宜于做大将的材料,我们赞成他做大将,宜于做小卒的材料,我们也赞成他做小卒。
从本质上看来,都没有什么大小高低之分,我们所要问的只是他们为着什么做。
这篇评论首先说明,有的人把工作分为大小,希望做大事多贡献,也许动机是好的。同时,又巧妙地讽刺了那些对民族敌人不抵抗的不要脸的大将,然后用平易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统一的目标下,各种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大小高低的区别。文章没有讲什么空洞的大道理,语言也是来自群众的大众化的语言,令人感到亲切而信服。
人民群众中有很多生动而表现实际生活的语言,运用得好,可以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也可以把评论写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表现力。
几爱憎分明,形象生动
评论主要是靠逻辑的力量来说服读者。但是,如果在抽象道理的论述中,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使评论不仅结构严密逻辑性强,而且富有形象性,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就可以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评论的内容。形象说理也是评论说理论述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具体、形象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道理更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通过形象说理的方式,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奥的哲理讲得通俗易懂,从而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评论中的形象可以是比较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概括的;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某一形象的局部;可以在评论中塑造某种形象,也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描绘所要分析的事物。至于具体的运用,则可以用形象作为由头,引出正文;可以把形象作为依据,提供证明;还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议论和形象融为一体等等。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根据说理的需要而定。
善用比喻
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巧喻善比,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总之,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评论写得深人浅出、生动活泼
*很善于运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进行说理。无论寓言故事,或是小说戏曲中的形象,在他的笔下,都可以用来说明精辟的道理。如挖山不止的愚公、智斗铁扇公主的孙行者、景阳冈上奋勇打虎的武松以及丢了“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的贾宝玉,这些为人们所熟悉的形象,在他的政论中都成了生动有力的论据。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这篇社论中,为了形象地说明精兵简政的重要意义,他连续用了6个比喻。他用“黎明前的黑暗”说明当时抗日战争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用航船和暗礁的关系提醒人们设法绕过暗礁,即用精兵简政的办法克服面临的物质困难;用鱼大水小的矛盾说明战争的机构已经不适应战争的情况;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衣服说明不应受现状和习惯的束缚;用孙行者化为小虫战胜铁扇公主和“黔驴之技”的故事,说明精兵简政会使八路军新四军变得更有力量。这一连串的比喻,使整篇社论形象生动而有说服力。
形象来自实际生活。只要留心观察,有许多事物可以作为喻体,帮助我们把评论写得生动感人。比如,有的地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行动缓慢,迟迟不到位,群众就说,这像“火车进站,叫得欢,走得慢”。有的地方对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置若圈闻,照样乱收费,乱摊派,农民说,“现在是千手观音变着法儿要钱”。“把乡镇企业当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曾经有一篇讲扶贫工作要治本的文章,是这样作比的:瑶家兄弟说得好,帮助饥饿的人,与其送他一只烤熟的鸡,不如送他一支火枪。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胜过许多空洞的道理
2.笔法形象
用形象化的笔法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给所要论述事物画像,也是一种形象说理的方法。这种形象描绘的过程,有的就包含了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
《新民晚报》1992年7月22日发表怡然写的《“你们中国真穷吗?”》,则是描绘了我们一些“公仆”的形象,批评当时的奢侈风气的。文章说:
提出这个疑问的,是一位外国承包商,这个“老外”在他承包的工地上,看见前来视察的一些中国普通官员一个个从“奔驰”轿车中钻出来,不禁大发感慨:“参加欧共体财长会议的许多官员也不过坐‘奥迪’而已,怎么反倒说你们是发展中国家?你们中国真穷吗?”
文章接着说:
该怎样回答这位洋先生呢?其实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穷则思变,所以才要改革开放,然而,我们似乎又很富有,就说坐轿车吧,在一些人身上,哪有穷的泉迹?昔日那段顺,口溜说,“县委书记‘帆布篷’,公社书记‘一三O’,大队书记‘喻喻喻’(施拉机广,早已,成为历史,“蓝鸟”早就飞入穷乡僻壤,“奔驰”也驰骋于大街小巷)难怪“老外”要纳闷:
你们真穷了
……每一个稍有理智稍有良心的中国人,应该时刻不忘我们的家产根本经不起挥霍,只要看看眼下全国还有百余院少年因家境贫寒而失学这个严酷的现实,就该意识到我们的责任。
“蓝鸟”飞奔,“奔驰”驰骋,我们看得恐怕不会太少,“帆布篷”、“一三O”在脑子里也可能还留有印象,作者把这些图景一一描绘出来,就给最后那些语重心长的劝告更增加了
分量3.形象具有感情性
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新闻评论在借用形象作比喻或直接描绘某种形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要使形象能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读*的政论就会发现,他总是把人民群众比做武松、孙悟空,把帝国主义比作妖精、野兽、纸老虎,把*比做狗、粪坑、狗屎堆。他还把*内部的矛盾比做狗打架,说这是“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一种又痛又痒的矛盾”。这样的比喻生动幽默,感情色彩也褒贬分明。
从*1949年写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进行形象说理。文中有形象的比喻和对照,也有形象化语言的巧妙运用。请看他是怎样描述美国政府对华的所谓援助和救济的。文章说:
美国确买有科学,有技术,有很多钱,但不是在人民群众手里。
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
“洒了些救济粉”,“弯腰拾起来”,一个“洒”,一个“弯腰”,形象地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和作者鲜明的态度。帝国主义者是以救世主自居的,是来施舍的,给你们洒了些救济粉,你愿意拾起来吗?卑躬屈膝吧。而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他们不吃“喈来之食”,是不会接受这种污辱性的施舍的。
评论可以通过形象来讲道理,同时也可以借此表明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抒发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鲁迅在1925年3月24日曾经在《京报》副刊发表过一篇题为《战士和苍蝇》的杂文。如他自己后来所说:所谓战士者,是指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苍蝇则当然是指奴才们。请看他是怎样论述的:
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泉,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甚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谁也没有发现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宕们!
辛辣有力的讽刺,生动贴切的形象,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跃然纸上。
以下为关联文档:
申论本色:官样文章特点申论文章之“高”申论文章之“高”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申论文章作为官样文章,基本的特征就是立意高,主题高。申论写作要着眼长远利益,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高屋建瓴,善于升华主题。申论文章所...
申论本色:官样文章特点申论文章之“实”申论文章之“实”申论文章要“高”、“大”、“全”,但要防止“假”而“空”,要做到“实”而“精”。虽然,我们强调写作申论文章时要“大题小作”,但是要杜绝“空”字当头,防止...
申论本色:官样文章特点申论文章之“大”申论文章之“大”写申论文章要“大题小作,作大题目”,不能像传统作文一样“小题大作”。显然,这是一个不符合“常规”的主意。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申论写作区别于传统的议论...
教师资格考试第一章论述题论述题:1.试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答: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自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三四千年。代表性著作包括《论语》、《...
教师资格考试第二章论述题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答:第一,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
申论式议论文写作能力突破第三节 申论式议论文写作能力突破 一、题目三式 题目是议论文的眼睛,是申论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
申论式议论文核心要点第二节 申论式议论文核心要点 一、议论文三大要素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对象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具体地说,就是作者针对某个事件和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表...
申论式议论文能力自测申论式议论文能力自测二 200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给定资料: 材料一 1.传销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我国东南沿海。1990年,中美合资雅芳有限公司将传销模式悄悄引进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指导教育学论述1.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A,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a,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b,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B,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