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论文篇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摘 要: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思想领域的新矛盾、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党内生活的新特点。党的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命题,意义深远而重大。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要在教育管理上创新,要在实现工作方法上创新,要实现工作载体上的创新,以提高素质能力为核心,在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有新加强,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推进党的基层民主建设上有新突破,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改革创新 基层党建 推进
党的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命题,意义深远而重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组织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急需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改革那些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方面,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思想观念、领导体制、管理办法等,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进程加快,社会变革影响加深,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利益主体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这给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带来一系列崭新的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思想领域的新矛盾。人们精神世界的这种变迁也容易带来某些反作用,比如理想信念淡化、拜金主义泛起、封建迷信活动复活、崇洋媚外思想回潮等等。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生活的深刻演变,思想政治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困惑愈加突出。②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但也随之产生了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发了对物质生活的大胆追求,集体观念、组织观念淡漠,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淡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管理工作带来难度。③党内生活的新特点。随着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一些老党员的认识水平、工作技能已不适应现职岗位。面对这些新形势,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摸索、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二、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 在新一轮思想解放活动中,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大胆探索,统筹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研究,积极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
1、要在教育管理上创新。要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充分考虑党员实际,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在活动开展的时间上、活动内容上要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党建活动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在教育管理上要推行分类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能动式管理;对在岗党员实行双重式管理,一方面要强化组织、纪律、制度规范管理,同时也要强化岗位责任制,履行好工作职责。
2、要在实现工作方法上创新。科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创新工作的保障。一要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二要拓宽党员干部监督渠道,继续按照坚持用好的制度来约束管理党员干部的要求,强化对党员干部监督措施,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等结合兑现承诺制度的实施,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营造更有利的工作基础;三要立足现实,深刻分析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上情下情、主观客观条件,克难攻坚,重点突破,培育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导辐射作用,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统筹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3、要实现工作载体上创新。创新工作载体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围绕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适应新时期下食品站的发展来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二是围绕保持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创新活动载体;三是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要找准工作切入点,通过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品牌等创建活动,提升工作水平。
4、以提高素质能力为核心,在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有新加强。要继续深化和谐、实干、民心、廉洁型班子建设,不断完善五保五强六化党建活动,认真落实兑现倡议承诺,严格落实走访及联系点等制度,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强化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服务百姓的工作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基层各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5、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推进党的基层民主建设上有新突破。要尊重党员的主人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考虑党员实际,注重调动党员积极性,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事项民意要表达,更要受尊重,对集体财务、资产、资源管理,要严格规范,切实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农村基层党建论文篇二:《试谈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的创新》
[摘 要]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是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农村基层党建现状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审视农村基层党建存在问题,为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把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未来方向提供了现实依据,对夯实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图有所贡献。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问题;方向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基础,其状况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令在农村的贯彻与实施。农村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农民联系最为直接、紧密,因而,它对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为了更好的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把脉,课题组成员利用辽宁省委党校和辽宁省行政学院大规模培训乡镇党委书记的时机,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及相关问题进行了3份问卷调查,共55题,发放问卷总数为500份,其中收回问卷462份,问卷回收率为92%,有效率为100%。因问题比较多,我们采取对问题分类方式分析农村基层党建的现状,以把握未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向。
一、农村基层党建的现状分析
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农村工作中是重点。
在您所在的乡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这一问题中,选择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比例为68.5%,选择经济发展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比例为16%,选择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处于弱化状态的为15.5%;在您所在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基层党组织建设起到了哪些作用的问题中,选择用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的比例为75%,选择用党组织的权威作用主导的比例为14%,选择党组织作用不被群众认可的比例为11%。通过以上的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依然是重中之重,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甚至不被认可的情况在有些地方也比较严重。
2.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党组织设置模式是党员发挥作用的主要平台,能否及时跟进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在问题您所在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是中,选择持续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的比例为49%,选择探索了新的基层党建新思路、新措施的比例为35.1%,选择取得了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成果的比例为15.9%;在问题您所在乡镇所属村党组织设置的依据,除党章规定条件外,主要依据中,选择依据党员居住地设置和单纯依托村组设置的比例占73.1%,选择依据产业分工的比例为26.9%。调查中发现,传统的乡镇一级设立党委,村一级设立党支部,屯一级设立党小组仍在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山区,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依然在延续。二是对基层党建体制创新探索不够。
3.农村基层党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农村党建发展的瓶颈。
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一重点问题,在问卷中有9个问题涉及,下面选择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在问题您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的主要原因是中,选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人才的比例为85.6%,选择上级党委和政府不重视的比例为13.2%,选择广大农民群众不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比例为1.2%;在问题您认为制约农村党建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中,选择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过低和农村党员队伍素质过低两项和的比例为55.8%;在问题您对现在乡镇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评价是中,选择满意的仅为18.7%;在问题您认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最大一个困难是中选择没人办事和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比例为38.2%,选择没钱办事的比例为37.4%。综上分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制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重要方面。
4.农村基层党内民主质量普遍不高。
农村党内基层民主一方面可以保障农村党建新体制机制的科学运行,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新力,为党的农村工作起到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可以促进农村基层党建新体制机制的完善,保障农村党的组织建设、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状况不容乐观。
一是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存在着主体和载体缺失的问题,在问题您所在乡镇农村两委的关系是否协调中,选择不协调的比例高达75.6%,这说明作为民主组织载体两委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问题您认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务之急是中,选择选好村党支部班子和村委会的比例是53.6%,选择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比例是15%,解决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问题的比例是12.4%,选择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比例19%。通过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民主的载体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是党内民主存在形式化倾向。在对当前基层党务公开存在哪些问题的问卷调查中,45.6%干部认为公开内容过时,更换不及时;31.6%干部认为公开内容不实,存在形式主义。有的地方重形式大于重实质。在对您所在乡镇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中,其中坚持的不好、流于形式和没有实行三项占比例58.4%。两组数字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对于党务公开问题实质效果并不好。
5.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共青团、妇女、民兵、治安调解组织是党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的桥梁和纽带,这些组织在农村发挥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村委会与村党组织关系不协调和村级组织建设不健全。在问卷调查您所在乡镇农村两委的关系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中显示,其中52.7%选择了两委权责不清。在问题您认为,农村基层中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情况是中,选择组织建设情况一般,作用发挥效果不明显的比例是56.1%,选择组织建设涣散,作用发挥效果差的比例为13%,选择可有可无,发挥作用情况说不好的比例为4.1%,选择是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的比例为26.8%。
二、对于当前农村基层党建问题的现实审视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发生的重大的社会变革。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社会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基层党组织自身急需与时俱进。这些深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农村党建陷于困境,党的建设需要正视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试图分析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基层党建新格局下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
1.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新挑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但也给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使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英雄无用武之地,党员管理和党组织活动开展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村级党组织的设置,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党内民主作用的发挥亟待解决;二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模式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功能,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无从谈起;三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民成为市场经济中的自由主体,从传统对村级组织的依赖中改为疏远,如何在新形势下从立足农村、农民、农业需求着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获取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是一项重要的新课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挑战。
近些年,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生产队、公社为依托的传统党建模式纷纷被打破。在农村经济产业调整过程中,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包括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出现了经济成分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党员身份复杂化现象,尽管有些地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村企联建、村村联建、城对乡帮建等诸多方式,但整体上党的工作还是出现了覆盖面不够、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力度不大等情况。
3.草根民主的崛起对农村党组织工作有效开展的挑战。
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村民民主意识日趋强烈,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功能逐渐发挥。这些进步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同时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农村两委之间的矛盾凸显。村委会是民选组织,村党支部(党总支)成员是上级党委任命。乡镇党委政府无法保证组织需要的人选进入村委会,党的基层组织无法和村民自治组织有效融合。第二个层面是农村党内民主建设落后于活跃的农村自治组织的民主状态。理论上,我党要求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但在广大农村,许多村党支部党内民主状况不容乐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无从谈起,民主所需的制度、程序建设严重滞后,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凝聚力亟待加强。第三个层面是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对党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作用、民主意识的觉醒、现代传媒的影响诸多因素在改变着广大农民的思维,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引领农民跟着党走、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党建的重大课题。
4.贫困山区农村党组织后备队伍建设的问题严重。
市场经济对于农村建设是把双刃剑,市场经济的发展富裕了乡村,改变了农民的价值观念,但也改变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尤其是落后农村,有文化、高素质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同时,沿海、距城市近的农村与山区的农村干部素质差异极大。2010年大连市委党校乡村干部培训班调研数字显示,大连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市山区农村村党总支书记年龄普遍偏大,超过58岁的党总支书记比例超过20%,超过50岁的党总支书记比例大于60%,60岁老支书不在少数。与富裕农村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大连市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付家村,以樱桃、反季葡萄、蔬菜大棚致富,全村103名党员,外出务工的党员只有2人,党组织有活力、有凝聚力。影响党组织后备力量的还有农村共青团队伍建设,农村许多共青团组织有组织无团员,作为党组织配套组织建设无法跟进。
5.市场经济的消极面对农村党的思想建设的影响。
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农村家庭的电视、电脑、手机已成为普通家用电器,农民获取资讯方式呈现多元化,对其思想观念影响甚大,农民的行为也开始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传统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多靠信息资源优势对党员和群众进行教育,以此确立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打破了传统信息的不平衡状态,使农民富裕起来,眼界开阔起来,但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富裕后,不在内心里感谢党在农村的良好政策;在部分农村地下宗教活动猖獗、迷信活动时有发生,宗族势力参与村民政治,严重影响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市场经济中的物化因素浸染党内政治生活,某些党员干部宗旨理念淡薄,纯洁性和先进性无从谈起。在部分农村,党组织后备队伍建设乏力,部分优秀青年外出打工,许多务农青年入党热情不高、对马克思主义不信。这一系列的变化和现状说明我们的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三、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是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性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党建体制机制必将随经济体制的转变重新构建。如何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如何实现科学组织下党建机制有效运转,如何实现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如何实践对农村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等等问题都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
1.党建体制机制的科学化是农村基层党建的未来方向。
从总体上说,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体来讲,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向:一是要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基本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体系,实现党在农村各个领域的工作全覆盖。二是要实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配备一好双强型农村基层干部。三是要实现农村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的功能明显增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党建模式得到普遍推行,农村党务管理、党建活动、服务手段、党员干部教育等基本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四是要实现农村管理的民主化。普遍建立规范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和有效行使,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五是要实现服务项目的全面化。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发为民服务项目、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大力实施为民办事代理服务。
2.党建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农村党建问题的核心。
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传统的按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的模式和单一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亟待变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适应农村产业专业发展的特点,可建立村党组织设置1+4的基本模式。所谓1就是依据党内有关规定,将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所谓4就是每个党总支一般下设4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党支部,即种植?穴养殖?雪业党支部、新兴产业经济组织党支部、老年党员党支部、外出农民工党员四个党支部。党组织科学设置后,按照支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设岗定责,对不同支部党员提出不同的先进性具体要求,党员被设在不同的岗位上,每个岗位都明确了岗位职责,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科学的组织设置,民主活动载体得到创建:如党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立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
通过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建立起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党组织体系,形成在乡镇(涉农街道)党组织领导下,行政村党组织为主体、专业党支部、党小组为基础的组织架构;搭建起与农村党员队伍状况相适应的发挥党员作用的崭新平台,实现农村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3.加强农村党建新体制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在农村,配套组织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共青团、妇女、民兵、治安调解组织,同时农村宗教盛行,对宗教组织的领导也十分重要(见图表1)。共青团、妇女、民兵、治安调解组织是党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的桥梁和纽带,这些组织在农村发挥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所以这些组织要切实发挥各自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最大程度地把各方面的群众组织起来、发挥作用。
积极为广大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共青团、妇女、民兵、治安调解等组织均是我国村级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等特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击队,更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和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党群联动推进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争取实现一肩挑,理顺两委关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和谐稳定新农村。
4.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经济结构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推动作为上层建筑的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为适应新变化而进行变革。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相当数量党员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频繁流动而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基层党组织在新型组织中的设置未能及时跟进和完善,造成对党员和党组织相分离、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相脱节等主要矛盾和问题。单纯靠发展农村党员数量、向产业链延伸增加基层组织设置的方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从整体上系统地对原有组织架构、组织功能定位、组织职责任务以及组织工作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
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大连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连市委组织部从流动党员如何管理作为切入点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改变,再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基层组织的配套建设等全方位的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历时数年,可以说是始于点,展于面,成于体,最终建构了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的立体格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总结。
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回答了在农村现实条件下创新党建体制机制,激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这一根本问题,为党在农村保持先进性,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目前农村基层党建诸多问题的核心,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是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