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论文

中国戏剧的戏剧语言

01月07日 编辑 39baobao.com

戏剧是表演艺术。戏剧形象,来自于戏剧表演对戏剧文本的转换。戏剧形象,从剧目文本到舞台表演的转换过程中,除了音乐、演技(角色〉等因素之外,语言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充当了整体戏剧形象保留与创造的媒介,戏剧故事、戏剧人物、戏剧精神借戏剧语言而深人人心。

戏剧的语言中,既可分为文本语言,也可分出表演语言。如果换一个角度,戏剧语言亦可分出:对白、唱词、帮腔。当然,如果再换一个角度,则又可分出角色语言、帮腔、标题。在这些戏剧语言中,塑造戏剧艺术形象的主要是唱词与对白,有时帮腔、标题也有突出的作用。

中国戏剧史上,有关《三国演义》戏中,《华阳道》、《战濮阳》等剧中台前台后地喝道:“捉曹操!”曹操落荒而逃的形 象便深深刻印在中国人心屮数百年。“习兵书学兵法易如反掌, 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在《借东风》等剧中,诸葛亮唱词中一句“借东风”,便使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形象,布人口,刻人心。这些,都是小说《三国演义》所不能比拟的。“北风那个吹,雪花儿那个飘……“人们只要听到这段唱 词,就会知道这是喜儿,是歌剧《白毛女》。 自清初就传颂的“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收拾起”出自李玉《下钟禄'惨睹》中[倾杯玉芙蓉]唱词 开头的首三宇;而“不提防”则是洪升《长生殿“弹词》中 [南吕一枝花]唱词的首三字。

戏剧的语言形象,不仅创造出丫鲜活的戏剧人物形象,而 且通过人物形象转换为整部戏剧的艺术形象,进而创造出鲜明的戏剧稍神。我们今天仍能从《千钟禄》、《长生殿》,以及 《万里缘》、《牛头山》、《清忠谱》、《桃花扇》等作品中感受到 清初汉人的遗民故国之思。

中国戏剧史上名垂后世的作家,无不在戏剧语言上反复锤 炼,其目的,一是推进戏剧的故事进程,二在揭示人物内心, 三在塑造人物性格,四在制造舞台气氛(帮腔》,五在揭示戏剧的时代精神。

《诗经》虽经孔子所“删”,但其语言仍然明白如话。中国戏剧的初期,无论是金元杂剧,还是宋元戏文,其语言亦以质朴见长,以自然生色。就是所引诗词,亦是大多熟悉者;而剧作者所创作的诗词,亦是平易如话,明白易懂,有些像我们今天所 说的“打油诗”之类。《窦娥冤》、《西厢记》均为北杂剧之杰作,而《拜月亭》、《琵琶记》则为南戏文之不朽。其对白、唱词,平实而自然;其绘景抒情,在自然而然中渐入佳景引人入胜。经宋元至明清,直至近现代,中国戏剧的语言形象,折磨了一代又一代的剧作者,当他们本于生活而创作出“自然”之语时,戏剧艺术形象“自然”生动而鲜明,戏剧精神“自然”动人心魄。王国维的“自然”之文,乃为历代剧作家处心积虑所追求的所谓“本色”之语。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以其艺术才能将其推上屮国戏剧的极致。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