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接受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阅读笔记]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阅读
昨天的回家作业中有这样一题:在迎奥运活动中,张明利用暑假25天做了462个不同的布艺福娃,他花的时间比李丽的2倍多1天,做的布艺却只比李丽的3倍少12个。你知道李丽工作了多少天?又做了多少个福娃吗?
这题要求两个没有直接关系的未知数量,应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另一个未知量未y,可是学生习惯性的两个都设为x。
于是课上我组织学生讨论一题中有两个未知量时,如何设未知数?好多孩子迅速举起了手,我知道他们肯定都是只想到一题中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量是如何设未知数。于是我卖了个关子,提醒学生,要考虑两种情况,第一个反映过来的是黄毅超, 如果两个量是有关系的,一份数设为x,几倍数设为几x;如果两个量是没有关系的,一个设为x,另一个设为y。 小家伙回答的思路很清晰。
一个问题解决了,为及时巩固,我又提示课堂上学生已经完成的一题:
小明和小颖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明每秒跑6米,小颖每秒跑4米。(1)如果他们站在100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几秒后两人相遇?(2)如果小明站在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小颖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追上小颖?
问:哪些同学考虑到要分别设为x和y。想到的学生欣喜若狂,没想到的一阵惋惜,这时杨牧成举手了, 为什么要设x和y,我认为这是两道题了。 虽然我很欣赏课上能提出不同观点的孩子,但因为很少有学生反驳我,所以当时有些意外。李伟鸿站起来反驳杨牧成的观点 这不是两道题,他们有相同的条件,我认为要分别设为x和y。 我表示同意李伟鸿的观点。
没想到小杨同志还不乐意接受,嘟囔着说:你们都把我搞糊涂了。竟然还有不少孩子跟着他说:我们都搞糊涂了。
于是我又解释了一遍:这是一大题中问了两个小问题,有相同的条件,还是分别设为x和y比较好。其实当时我心里想杨牧成的观点不无道理,这是一道对比题,其实也不是一个实际问题情境中的两个未知量,只是我个人认为分别设比较合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认识与理解也不比我的学生深入多少,教材上也没有规定,我也只是凭自己的学习经验罢了。
本想着这个问题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又来一问题:
1.(1)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同时从海陵广场相背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2小时与轿车相距270千米,求轿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同时从海陵市开往镇江,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2小时客车落在轿车后面30千米,求轿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这是一组对比题,有两个不同的问题,我认为不用设两个未知数,可当我巡视学生作业情况时,发现杨牧成上一题设未知数为x,下一题设未知数为y,当我告诉他这题没有必要时,他告诉我:反正没有规定说不可以设y,我这是保险设法。再一问,发现好多孩子也设了x和y两个未知量。
反思今天课堂中的这一问题,自己的预设确实不够,关于这一问题自己也没有好好研究过,六年级也不是第一次教,怎么以前就没留意这个问题呢?可是有这方面的规定吗?我从没读到过,我所有的这些经验也是从我的老师那里继承来的,我的一定正确吗?不一定。我是否能找到这一规定,我看也不一定。
在教学前对教学中涉及的问题没有研究透彻,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失误,但我倒是觉得这节课很有意思,非常真实,而且研讨氛围也很浓,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自主的去解决问题,没有老师的霸权,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不就是为老师们所追求的生本的课堂吗?看来实现升本的课堂也不难,老师只要往后退一步,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就可以了。
当然今天的课堂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到底怎么设未知数,老师还是要心中有底的,虽然学到科学的方法比科学的知识更重要,但科学的知识毕竟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