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地培养。创造力是人类特 有的综合能力,构成其心理学基础的主要包括适宜的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和适 宜于创造的优良个性品质。要开发、培养、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就要从以下三 方面入手。1。要打下扎实宽阔的知识基础,重视知识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科学的创新来不得半点虚假,除了凭真正的成果取胜外,没有任何捷径可 走。
知识基础是对前人智慧成果的继承,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扎实 宽阔的知识基础,就不可能顺利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多掌握一些知识,就会多一条思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个人不能只拥有单 一的学科知识,而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如此,才会多一种专业眼光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比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也更加 容易形成新思维。
人类社会分工的深化必须以社会协作能力的加强为前提,分工与协作深化 是同步发展的。同样的道理,现代科学的分化与整合过程也总是相辅相成、互为 条件地发展的。 现代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的这一趋势要求人们在成为专才的 同时,努力成为“通才”。美国对1300多名科学家的跟踪研究证实,有成就的科 学家绝大多数是靠通才取胜的。
通才在解决问题时不会被约束在狭隘的直线思维 当中,并能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中找到灵感。 DNA 分子模型的建立就是极 好的说明。再比如,富有创造力的政治家往往也具有通才型的知识基础。诺贝尔 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有很多也是出色的社会学家、数理分析专家、心理学家、历史 学家等等。所以,对我们个人来说,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在未来显得更加重 要,一旦停止知识更新和接受新事物,今 天 的 “先生”就可能有变成明天的“学生”,后天的“门外汉”。
2。要积极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人的思维有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与直接和具体反映客观事物的感 觉和直觉不同,作为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 映。从思维活动结果来看,上述三类思维活动又可以分为“再现性思维”和 “创 造性思维”两大类。
心理学界目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发明创造中直接导致创新方式的思维活动形式。与 “再现性 思维”不同, “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重要特征: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方向 的求异性、思维路径的综合性和变通性、思维进程的突变性和顿悟性、思维成果 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等等。 对我们来说,培养求异的思维方式意义重大。
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没有 什么利害攸关的事情相逼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惰性思维模式之中。常识和前人的 经验是这种惰性思维模式遵循的金科玉律,是它得以维持的原因。但是我们应当 明白,依赖于前人的绿荫底下,不敢、不愿越雷池半步的思维方式不会推动社会 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 要求异,还要善于联想。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 样。
没有丰富的联想,人类能将堆积如山的书本上的东西浓缩在手掌大小一张薄 片上吗?之所以要进行“无限制”的联想与幻想,是因为在无限制的情况下,人 脑的活力将得到最大的加强,也最容易闪现出了新的火花。 以上所说的联想、幻想、逆向等思维只是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理论研究 及实践都证明,在创造性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思维形式有联想思维、幻想思维、 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发散式思维、收敛式思维、逆向思维等。
它们都是非逻辑 性思维,主要由人的右脑控制,因此,开发右脑是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 没有这些非逻辑思维就不可能有实现思维的突破,但没有严格的逻辑思维,就不 可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正因为如此,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是任何高功能的 计算机都无法替代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而 且也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弗洛伊德认为,迄今为止,人类只认识了 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就像冰山之一角。人脑的大部分功能就像潜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一样,潜藏着非意识、无意识的更多功能 —— 潜意识。因此,不断开发人 脑的功能,对提高、增强我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3。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强弱。
如自信、勤 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对模糊的容忍度、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 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它往往通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 和背景情境,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以及与创造力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