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少、学生好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做题速度快慢差别大,造成课堂纪律乱、难管理,该学的学不会、学会的学不精等一系列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既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又能使学生安静、乐学呢?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激活。如在教学中设计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动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走近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如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多处创设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聪聪要买一个1元钱的三角尺,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这时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平时从未主动发言的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有的用10个1角,有的用5个2角,有的用2个5角,有的用1个5角2个2角1个1角……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1元=10角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小超市购物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转
二、课堂常规严要求 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使课堂“活”了起来。看似热闹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浮躁。老师只有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才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所以老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严格要求。如发言先举手,不抢答,完成任务就坐好,学具要轻拿轻放,用完请收好等等。像小棒、计数器、卡片等数学学具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变的直观生动,但是如果管理不当,它也是造成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祸首”。有时学生整整一堂课都拿着它们把玩,可想而知他听讲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让学生每次把使用完的学具放到桌洞里,这样学生就不会分心了。每当我们听一堂优质的课时,除了欣赏老师精彩的讲授之外,更被学生们表现出的良好的素养所折服。对比我们乱哄哄的课堂,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得非常重要。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会终身受益的。
三、发挥小组以点带面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和自身素质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时间》时,有的学生学习几天都掌握不好时和分,有的学生却早认识24时计时法了,这个知识点是二年级要求学会的。这样的情况在低年级数学课上是很普遍的。老师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无视现状一遍又一遍得重复那些好学生早就会的东西,此时这些好学生一时间就可能成为给课堂带来不安定因素的问题学生。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以不好的态度对待他们,长期下去这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极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发挥这些人的作用,以点带面,帮助那些学的困难的学生,既安定了这些孩子,又避免了多次重复,从源头上遏制了恶性循环的产生,实现了双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限,老师有策略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快乐”和“高效”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要创造一个“快乐课堂”、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的氛围,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我们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才能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们乐学爱学。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少、学生好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做题速度快慢差别大,造成课堂纪律乱、难管理,该学的学不会、学会的学不精等一系列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既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又能使学生安静、乐学呢?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激活。如在教学中设计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动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走近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如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