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摄影师]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基打开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阅读
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题目就叫《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讲的是小作者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读完觉得 精彩极了 ,父亲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认为这首诗 糟糕透了 ,而作者就是在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中努力前行着。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突然就有了 精彩极了 、 糟糕透了 的念头。纵观整节课的习得,孩子们的表现真的 精彩极了 ,再细看每个孩子,有近一半孩子的表现 糟糕透了 。
《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在学习中
,我先和孩子们一起梳理课文的脉络:照相之前(第1~5自然段) 照相的过程(第6~11自然段) 照相之后(第12~15自然段),并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同时板书出课文的两位主人公:小男孩和高尔基。在自读自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 小男孩 和 高尔基 的语言和行动展开,而孩子们也总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两人的心情变化,感悟两人的优秀品质。
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这个彬彬有礼的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所吸引,小汤从 鞠了个躬、请 读出了他的有礼貌。小仪补充道,从 您 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有礼貌。关注语言、关注表达是语文课堂的关键。有了同伴的引领,接下来的交流精彩纷呈,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
一、聚焦 小纸团
小纸团 在第一堂课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 从小男孩扔小纸团给高尔基,可以看出他很会想办法,课文中有个泡泡也提醒我们 这个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 说明他真的很会想办法
,很聪明。 有的说: 小男孩的聪明还表现在他能用简洁的话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有的说: 从小男孩想出扔纸团这个办法,可以看出他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这样的做法很大胆。 期间,我们也质疑了小男孩这一做法到底可不可取,得出这一做法虽然不礼貌,但出于 任务 (给高尔基照相,要贴在墙报上)的驱使,这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而小男孩当时并没有一丝一毫对高尔基不敬的样子,因为当高尔基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马上 鞠了个躬 。
那么,从这个 小纸团 来看高尔基呢?孩子们认为,高尔基是平易近人的,因为他是个名人,却没有拒绝小男孩的请求。高尔基也是充满爱心的,因为他没有因为小男孩的举动而批评他。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有礼貌、聪明、大胆、平易近人、爱孩子。
在交流的过程中
,孩子们对少先队员称高尔基为 同志 觉得奇怪,于是,对于这个称谓加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孩子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二、关注 很久很久
第7自然段中写道: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这里的 很久很久 也让孩子们久久驻足凝望,通过对 很久很久 的解读,使小男孩和高尔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孩子们从 很久很久 感悟出小男孩的做事认真,晓琪还从中想像出小男孩可能拿着照相机对着高尔基研究,到底哪个角度拍出来最好看,可见他平时就很会照相,于是得出他照相的技术也很好。
同样是 很久很久 ,对于高尔基的优秀品质感悟更深,孩子们体会到高尔基的耐心,对小男孩的工作积极配合,没有丝毫的厌烦感,因为等男孩准备停当后,高尔基还侧过脸来对着他微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喜欢这个孩子
,对于孩子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和配合。
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深入文本,我真的很高兴。特别是在课文的后面讲到小男孩因为忘带胶卷而哭着离开时,我让孩子们上下文联系体会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他们还是能结合 很久很久 体会到男孩此时因浪费了高尔基宝贵的时间而惭愧、失望、难过
从对课文的体会和感悟中,孩子们的表现真的很精彩,也真的佩服孩子阅读的水平,由表及里,对人物的品质逐步推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是,静下心来一想,整堂课中有的孩子脸上的表情从未改变过,他们在思考吗?有的孩子一脸茫然,他们听懂了吗?有的孩子干脆低着头做小动作,他们会有收获吗?
课间,我随意叫了几个上课极少举手或不举手的孩子询问了一下学习内容,大多数都是不好意思地笑笑
,说: 听了,我不来。 有几个是一副受惊的样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的直接承认自己在开小差,没有认真听,并表示接下来要认真听。只有少数几个能说出大概,想来是在认真听。
面对这样的语文课堂,作为教师,我似乎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感悟了全文,感受了人物的优秀品质。但这样的感悟和习得并不能面向全体,感兴趣的孩子积极参与,全然一副 你不叫我,我绝不罢手 的架势,而兴趣不浓或不感兴趣的孩子呢,有的已经一再地游离于我们的课堂之外,那么,精彩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却是 糟糕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