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作文字数作文

只是想说说为什么我看哭了百鸟朝凤影评

01月06日 编辑 39baobao.com

看之前,心里大概有点谱,想到会有传统手艺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以及新老匠人传承的温情的情节。影片构思并非多么奇巧,但胜在细节把握很好,所以看到电影将故事缓缓道出,心里还是颇为震撼。看片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不知道别人为何掉眼泪,但我的原因是因为心里的难过,是“难过”,不是心酸,也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有点自责的难受。

我其实出生在一个没有多少传统文化熏陶的地方,从小到大,见过的有限的红白喜事里,从没见到过民乐的影子,而与我同来的朋友则说,在她老家,还真有见过唢呐班参与的丧喜事,我周围也找不出一个人会传统乐器的人,感觉我的生活几乎与传统艺术“绝缘”了。只有在大学以后,听过一场民乐,看过一场昆曲,看过一场梨园戏,然后就没了然后。

传统艺术对于我来说,终究是遥远而陌生的抽象名词。我自己,应该就是影片后半部分,城市入侵农村之后的那一代人。但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年暑假,在老家奶奶家里待上的那些日子。院子里有土狗,有咯咯叫的母鸡。奶奶家里有一个简易的木制工具,可以做一些绕丝的活儿。夏天夜里,奶奶也会给我摇着蒲扇睡觉,实在是热得慌,我和妹妹干脆在露天坝,搭一个席子,就这么睡觉。

这其实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农村生活,但也构成了我很多年以来对田园的回忆。因而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最先打动我的,是它的农村背景。人物质朴,有很浓的生活气息。故事虽发生在农村,但也没有限于农村与城市碰撞这么单纯的对立主题,它把视角放在唢呐,或者说唢呐匠这个点上。当农村与城市的楚河汉界还十分清晰的时候,传统艺术是相对安全的。

在秦岭,唢呐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还是一种复杂的仪式(漫长的习艺过程、民间风俗),一种伦理道德上的秩序关系(师徒、什么人配得上《百鸟朝凤》)。可以说它的社会意义大于它作为一种艺术本身的意义。唢呐给农人们一种归属感,它让人生敬,是一种无限循环的庄稼生活里的有限的精神享受。而当新鲜事物(城市)涌入农村的时候,这种仪式、秩序,很大程度上被颠覆了。

人们发现了一种摆脱这种限制的方式:挣钱。当人们发现,只要有钱,就能让穿着清凉的靓女登台献唱,就能过上让别人羡慕的生活,改变自己的“阶级”。这个时候,农村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便会被抛弃,随之收到威胁的,则是传统艺术生存的土壤。红白喜事依旧有,但愿意请唢呐班的人越来越少了,唢呐匠也放弃手艺,进城打工了。这种“抛弃”,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不用硬往情怀上套。焦三爷,是农村时代老一辈匠人的代表。他热爱唢呐,唢呐就是他的命。他有众多徒弟,然而他们对于唢呐的执着,并没有达到焦三爷的程度,“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在他身上,唢呐的社会意义与艺术意义是合一的,因而他不会在唢呐逐渐落没的时候像其他唢呐人一样操起其他行当,因而他才会含着血吹奏百鸟朝凤的时候,在倒下后,也要叫天鸣接着把它吹完,为的是守住唢呐的尊严。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在弥留之际,跟天鸣说的,“我死了,给我吹四台的就够了”。虽然在观众眼中看来,焦三爷是一个了不起的传承者,可他自己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在德行上多么“伟大”的人,他不认为自己受得不起百鸟朝凤。天鸣,作为焦三爷点名的接班人,并非因为他天资多么聪慧,而是焦三爷在他眼中,看见了可以守住这门手艺的精神。

学会一门技艺并非难事,但要把它“传承”下去,把他当生命一样守护,则远远不止学艺那么简单。天鸣所处的时代和焦三爷所处的时代并不一样,农村受到了城市的巨大冲击,唢呐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人们不再听,不再演。被舍下的不仅仅是唢呐,而是这片广阔的田野。天鸣是矛盾的,他作为一个年轻人,有各方面的压力与诱惑,这些是焦三爷那个时代没有面对过的。

他对唢呐的坚持,我认为,就像他自己说的,源于一句对师傅的誓言。在这样的形势下,唢呐还能传承多远?导演没有作答,只是留下了焦三爷独自远去的背影,越走越远,直到消失。这个问题太深刻,我也只能妄言两句。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