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 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 的思想,所以教材在按专题编写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整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组教材都有一次习作,在一组内容的最后语文园地中呈现,我们认为习作教学不是只在园地中开始,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在整组教学中都应该渗透。
人教版四上第二组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为题幼教SmtxJs.
,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在实际的教学中,两种形式都进行了尝试,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作形式,而且在连续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耐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品质。为了做好结合这篇文章,四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尝试,我们是这样设想,也是这样实施的。
一、导读课中布置观察任务
四上第二组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来读读课文,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学生自由阅读本组教材,了解其中的观察方法:《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让学生明白作者不但进行了仔细观察,而且进行了连续观察;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中学生懂得了观察的同时要善于思考,边观察边思考,边思考边观察,才能有所收获;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明白观察需要无穷的想象。
如果细心观察
,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在导读课后,布置学生观察任务,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为撰写观察作文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中渗透小练笔
《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中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这段话从几方面来描写爬山虎的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1、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2、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嫩红)。
这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1、用数字表达很清晰,六七根细丝,说明细丝的数量不等(.sMtxjs.)
,有六根的有七根的。
2、用比喻描写很形象,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我们也学着样子写一写海洋宝宝。(第一次观察)
学生习作:
今天,我们要观察海洋宝宝。我看那五颜六色的海洋宝宝,好像迷你蛋炒饭一样,看着就想流口水。
过了一会儿,老师要把海洋宝宝放到水里了。只过了一会儿,里面的海洋宝宝好像变大了,中间的颜色深,外围的颜色淡,还有一圈毛绒绒的东西。
《蟋蟀的住宅》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学习这种写法,继续描写海洋宝宝,进行第二次观察。
学生习作:
今天,张老师又让我们观察海洋宝宝,这次和上次可不一样了。
只见海洋宝宝们长大了许多,已经有一块小橡皮那么大了,但是你一定会觉得很好奇 那个白色的海洋宝宝似乎没了,难道隐身了?还是自己长着一双脚逃跑了?不要担心
,这个海洋宝宝根本没有跑,你要是仔细地观察还是会看到一点轮廓的。
三、在习作教学中进行提升
经过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观察方法、描写方法都已经有了感悟和实践,习作课上让学生进行第三次观察,进一步感受到仔细观察的重要,连续观察的收获。
学生习作:
今天,海洋宝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见它比前一次看到的小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张老师不知道海洋宝宝要换水,所以它们都变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海洋宝宝是由高吸水性的树脂构成的,含有重金属和芳香类化合物。无论皮肤接触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的会致癌。今天我才知道海洋宝宝的真面目。原来看来我们最喜欢养、最喜欢玩、最好看的东西却是危险的、不能接近的东西啊!
我不敢再养海洋宝宝了。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M.smtXjs.
,学生不但进行了仔细观察,而且也习得了观察日记的写法。当然,我们的观察作文到此还没有结束,作文都是在实践中提升的,布置课后延伸作业,对单元导读课上布置的观察内容进行写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一组课文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有话可写。
让作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前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