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一、课文内容解说《沙滩上的童话》是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名为童话,实则是一篇洋溢着快乐与温情的儿童故事,它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垒...+阅读
一、课文内容解说《寓言二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通俗易懂,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遇到了问题,没有接受劝告,及时补救,最后通过反思,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另一个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两则寓言中反映的现象随处可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两则寓言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将人物生动地刻画出来。其中,《亡羊补牢》主要是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从而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所展现的心理变化。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劝告他修补羊圈,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里借助一个带有反问语气的句子,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第二次丢羊后,无需别人劝告,他已经 后悔 ,并 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显然,养羊人直接用心理活动和动作表现出他的心理变化。
《揠苗助长》则着重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开篇第一句 他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一个 巴望 把种田人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学生更能理解他为什么有 天天到田边去看 焦急地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这样的举动,以及后来他不辞辛苦地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理解了种田人 巴望禾苗长高一点 的急切心情,自然就能理解他拔完禾苗后,虽然 累坏了 ,但感觉 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的成就感。
课文给《亡羊补牢》配有一幅插图,图画中一群羊被关在由石块和木条搭建的羊圈中,羊圈上的木条断裂了2根。从插图中,可以引导学生直观认识 羊圈 ,了解这就是这则故事的起因。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 寓、则 等15个生字,会写 亡、牢 等8个字,会写 亡羊补牢、劝告 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 赶紧、焦急 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亡羊补牢》 第二课时:学习《揠苗助长》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再读课文,理解题意
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总结全课,引领下文
第二课时:
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识字量大,需要遵循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首先,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认读;其后教师在指名朗读课文时,读中顺势而导,读准字音。课题中 寓 是整体认读音节, 则 是平舌音,要提醒读准。 喘 容易受到方言影响,读成 chuǎi ,教师要仔细听,及时纠正。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本课的15个会认字进行分类整合呈现,多元识字。通过动作演示、看图猜字、字形演变等方式,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识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同时也适当了解汉字发展的进程。
(1)动作演示识字
第一组:钻进去 叼走 喘气
我们倡导在语境中识字,提供语境,最基本的单位是词语。第一组由生字 钻 叼 喘 组成的词语都是动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做相应动作,通过动作演示识记。
(2)借助熟字识字
第二组:二则 从此 亡羊补牢
则 此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止+匕=此。另外, 则 是量词,相当于 章、条 ,教师可做适当拓展,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
亡 可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识记,如忙- 忄=亡。另外, 亡 在本课的意思不同于常用意思,教师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
(3)借助语境识字
第三组:寓言 筋疲力尽 一大截
寓 结合课题 寓言 学习。 筋、疲 可在成语 筋疲力尽 中学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理解 筋疲力尽 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 筋 是前鼻音,学生特别容易读错,教师要着重提醒,反复练读。
截 可结合已学生字 戴、裁、栽 进行比较,认清字形,然后通过词语 半截、一大截 进行强化。
(4)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第四组:街坊 后悔 本课不少生字都属于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非常明显。这组里的 坊、悔 ,以及前面出现的 疲、叼 都是。这里要注意的是, 坊 在 街坊 这个词中标的是本音,要读轻声。
(5)借助字理、图片识字
第五组:亡羊补牢 羊圈 焦急
牢、焦 可通过字形演变,帮助学生识记。
圈 可借助图片,形象生动地为学生搭建生字音形义的桥梁。
2.写字教学
本课要求写8个字,教师可以集中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落实 三看 :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一看结构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的结构。其中, 钻 劝 2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 牢 丢 告 筋 4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 亡 是独体字, 疲 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看比例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 钻 劝 2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本课中上下结构的4个字比例两两不同, 牢 筋 上小下大 , 告 丢 上宽下窄,其中第二横都要写长些。
亡 是独体字,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疲 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将 疒 写的略大,能包住 皮 。另外,要注意撇画都要写得舒展一些。
三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劝、丢、告、疲 这四个字,需要教师在指导书写时提醒学生关注关键的笔画。
教师要加强示范,重点指导写好笔画的穿插退让,把字写端正。 劝 的右边是 力 ,其中撇写的时候要穿插到又字 点 的下方。 丢 告 字第二横要写长,托住上面部分。 疲 笔画较多,各部分写紧凑些,要注意撇画的舒展,以及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写得 半露半藏 的特点。
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强调 提笔即练字 ,继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阅读浅近的寓言,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是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之一。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寓言故事简短,情节之间联系紧密,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重点抓住 人物 事情 两大要素。
《亡羊补牢》可通过以下问题把握主要内容:那个养羊人丢了几次羊?分别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揠苗助长》可引导思考如下问题:农夫为什么揠苗?怎么揠苗?揠苗的结果?
(2)品词析句,读懂故事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
要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在比较揣摩中,体会人物的心理,一步步加深对寓言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读好人物对话
《亡羊补牢》里有一处对话,是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后,街坊与他的对话。从内容来看,街坊是用 劝告 的语气,表达了对养羊人的关心。 赶紧 强调事情紧迫, 修一修、堵上 是解决方法, 吧 是语气词,要读出劝告的语气。这里可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体会。
先去掉 吧 读,再读原句。还可加上不同提示语读,如,街坊(焦急地、着急地、关心地 )劝他说:
养羊人则使用反问语气回答,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街坊的劝告,他同意吗?不同意,还可以怎么说?
《揠苗助长》中农夫拔苗前的自言自语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拔苗后的兴奋 可把我累坏了! 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在学习这些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来体会农夫拔苗前后的不同心情。
◎读好人物动作
《亡羊补牢》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所想所为与第一次形成鲜明对比。 赶紧堵上 说明动作迅速, 修得结结实实 说明养羊人修得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读这里时,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揠苗助长》中反应人物动作的词句很多,生动地表现了农夫揠苗前后的心情。
读这则寓言,可从第一自然段 巴望 入手,通过换词体会农夫盼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抓住 天天 焦急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等词语,来引导学生感受农夫急切的心情。
第二自然段,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下山 筋疲力尽 是讲述农夫怎样揠苗,表明他拔苗用了很长时间,很辛苦。
农夫 拔苗 后,从他回到家 一边喘气一边说 就能看出来他很累,但他迫不及待地想把今天想的办法与家人分享。
抓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句,对读懂故事,体会人物心情,最后理解寓意,尤为重要。
(3)联系生活,理解成语 寓言的题目都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教师应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内容基础上,说说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的意思。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感悟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可以这样设问:第一次丢羊,养羊人采取措施了吗?结果呢?第二次丢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揠苗助长》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把禾苗拔高了,禾苗都枯死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什么?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 适时浇水、施肥、除虫 等正确方法,再引导学生明白 禾苗长得慢,生长时间长 的生长规律,进一步体会农夫 违背规律,急于求成 的错误行为。
最后再让学生说说: 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在根据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故事走向生活,说说生活中类似 亡羊补牢 的事例,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相比较而言, 亡羊补牢 的生活实例较多,学生容易联系理解。而 揠苗助长 ,相对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来说,不太容易提炼出生活实例,教师可以变换形式,以 选择判断 的方式,让学生辨别这些现象就是 揠苗助长 。
4、依托文本,发表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说话训练当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里。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托文本,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给学生搭建 表达 的平台。
(1)根据人物形象,发表看法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先后丢了2只羊,态度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第2次丢羊后,养羊人深感 后悔 , 赶紧 将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假如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又会怎么说?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个问题,站在2个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评价养羊人。学生能适时加入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有表扬,有批评;有讽刺,也有鼓励,并大胆地表达出来,为理解成语意思做好铺垫。
(2)根据故事情节,发表看法
在理解《揠苗助长》意思的过程中,最难的是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规律是怎样的。只有清楚了禾苗的规律,才能真正看清农夫的荒谬行为。
当故事发展到最后,禾苗 枯死 了,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 禾苗拔高后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可是农夫啊,他会不知道怎么种禾苗吗?此时,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 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说出 浇水、施肥、除虫 等正确的种禾苗的方法,也可以说出 需要土壤 这一要素,但是可能会忽略掉 时间 问题,教师可在这里进行相应的点拨。
(3)联系生活实例,发表看法
学习寓言的目的,是旨在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并促使人们在生活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课后练习里设计了 选做 题: 说说类似的事例。
刚才说过, 揠苗助长 相对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来说,不太容易提炼事例,教师可以 选择判断 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养蚕 是每个学生都做过的事情, 剪蚕茧 的行为也的确存在。
上培优班 则是当下学生周末的主要任务,当学生看到事例中的小朋友的经历时,很自然地推己及彼。所选事例分别来自孩子和家长2个不同层面,但是都和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以下为关联文档:
二下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课件一、课文内容解说《寓言二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通俗易懂,分别勾勒出...